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

日治時期 臺灣の度量衡制度

 

山田伸吾,〈臺灣度量衡制度〉

頁一

之前本會河合文學士開啟今日講談會,就臺灣的事情來談,有關臺灣殖產上的事,提供參考。這次,就總督府實施度量衡制度,在今年的議會提出有關法案,我對當局者提出說明,接著幸運是在今日大體成行,現在有關制度實施的方法,在適當的,行政事務上,職務上有些忌憚,可是從學理及實際上,如何建立制度,是最適合臺灣,就這點請各位提出建議。

其次,就度量衡制度,在總督府,從最初要有慎重的態度,從領臺當時,

頁二

調查著手,從明治二十九年四月軍制組織,到成立新的民政組織,同時殖產部農商課掌理度量衡事務,認為有必要及必須完全調查,另外設置所謂度量衡事務所,完成各種的調查,結果對今日著手改正,然而度量衡制度者,若如貨幣制度,與經濟及其他社會各種事業,維持密切的關係,首先就臺灣,此處的經濟組織,是依什麼風氣存在,稍微談一下,現在的狀況。

就各位所知,臺灣從北起至南端,中央有大山脈,又分為各派,成為鏈嶺,往中央集聚,現今重要的農業地及商業地是在何處,所謂臺灣西部是重要經濟基礎,東方即中央山脈以東,仍是蕃人居住的場所,一向經濟不發達,與北部與南部經濟組織完全不同,所謂三大物產,樟腦是今日小栗君所談,中央山脈以西,臺中以北,宜蘭地方產出,有名的烏龍茶。現今鐵道的終點,從新竹,北至宜蘭境,北部產出,特別從臺北城,在東北稍微接近蕃界,這裡最多,新竹以南,大概沒有產茶,最適合的地方,在清國時期恒春地方是原野,出保護金來栽種,因為雨量及風力的關係,無法得到好成績。在北部特別是茶

頁三

適合是要遠離海岸,相反喜好貧瘠,無法直接面對風、雨,降雨較少的地方,因此從基隆方面,宜蘭西北部多少有栽種,圍繞在三貂、大屯的兩山脈,接近所謂臺北平原,蕃界附近茶是最好的。因此,北部臺灣農業的作法,臺北平原農民大多是稻米耕作,在山脈則稍微種茶,兼耕種稻米。其次,樟腦業在現今的地方,由內地人使用山裡的土人,接近海岸的地方,以種稻或其他作物為專業,從牛馬頭,以南到彰化,一望都是平原及田園,接近海岸的地方,是屬於砂質粘土居多,種植甘蔗及落花生,因為是強性粘土,耕作稻米,大體上南部砂糖,中部以北的樟腦及茶,在當地是重要的物產。全臺二百五十萬人,大多依此三大物產生息,由出口金額較高,茶平均五六百萬圓,樟腦是一百五十萬圓乃至二百萬圓,砂糖是百五、六十萬圓,其他的產物,有龍眼肉、胡麻及苧麻、黃麻等,可是二、三十萬的出口是十分稀少,多在十萬圓以下,即總進出口金額一年二千五百萬圓乃至輸出金額的七分,是茶、砂糖、樟腦,他們大概樟腦、茶、砂糖三品,其他買入日常器品、衣服等精製成品,極單純的經濟組織下生活也是很適合。

因此配合臺灣的開拓風氣,眾所周知始於鄭成功,其佔據的地方在臺南,從臺南附近,漸漸起初,此邊當時肥沃是肥沃的平原

頁四

不麻煩,地利也良善,這裡的蕃人多為平埔蕃,是柔順的蕃人。最初在臺南附近開墾,漸漸往北,如臺北地方僅一百五十年前,如宜蘭在五十年左右之後,在嘉慶年間開始著手,其他如恒春地方,我在明治七年征臺結果開始拓墾,從恒春地方,在臺東地方開始,僅在近二十年。因此,市街的發達,第一沿著海岸線,從臺南,鹽水港、北港、西螺街、鹿港、大甲、關渡抔,是最初完成的市街線,其次今中央部市街出現即從鳳山,嘉義、他里霧、北斗、彰化、新竹、桃仔園、中壢、新庄、艋舺、水返腳,連繫市街,大概沿中央山脈,形成恒春、枋寮、阿猴蕃薯藔、斗六街(雲林)、埔里社、苗栗、南庄、大嵙崁、三角湧、新店、暖暖街,這些大概是新開拓的市街,沿著海岸的地方,漸漸開發,其次往山的方向進行,往山中去追擊生蕃,最後在今日北部,大概沒有開墾土地的地方,而就開墾,仍無法確定了解,最初與對岸極近的泉州人渡海,漳州人其次,接著廣東人渡臺,在各地開墾。現今,廣東人居住的地方是南方,從臺南距離十四、五里,他們在六堆及恒春地區,居住於各部落,北方從苗栗、新竹附近,在桃仔園地方居住,廣東有部落,在臺東地方成為一部落,然而可以看到廣東人實地居住,多為土地貧瘠,交通不便的地方。比起其他,晚來的渡臺,無法佔到好地方,同樣漳州人,比起泉州人居住的地方,地利較劣,有名的是朱一貴林爽文及其他匪亂從來盛行,進行分類械鬥,現今

 

度制一覽圖

各地土匪,多少與以上沿革有密切關係,現今恒春地方,隨著人種的關係,出現有趣的現象,人口上來說,廣東人佔漳泉二州人口的三分之一不到,可是風俗上漳泉人與廣東人相似,語言上廣東人仿效廣東人,這是什麼原因呢,原本恒春這裡土地貧瘠,僱庸人來經營農業,特別無法配合,女子、小孩一起工作,總之廣東人的風俗,是腳很大,束髮,擔東西走路,不工作無法生活,泉州人、漳人也仿效東人的風俗,北部地方作農家,土地有餘力,女子不從事一切農事,快樂生活。南部與北部經濟程度有差別,就我的觀察,在商業上,南北關係是如何呢,在臺南地方,是以臺南作為一個中心市場,直接與對岸交易,在北部以臺北為一中心,亦是與對岸直接交流。因此,南、北關係,極為薄弱。南方主要物產為砂糖,從打狗、安平,臺北以茶及樟腦,從淡水基隆經過香港、廈門出口,南北商業上,南北商業上的連絡仍未疏通,僅不過充足一地方的供給。

大體,臺灣現狀如前所述,清政府一向行政沒有到達,如度量衡制度,各地都是孤立,如尺度的種類,實在很繁雜,參考圖表,全臺吳服屋使用平均一尺,在各地方吳服屋尺度中最長是日本一尺三分,最短是六寸五分。也有各種名稱,從用途、土地各種分別如例,有魯班尺、京尺、裁縫尺、苧仔尺、文公

頁六

尺,其他九三、九五,大概有十二、三種。同樣裁縫尺,從土地及家庭有不同,因此,品物價格,甲地與乙地表面稱呼一樣,實際上價格有不同。

如量制,臺灣的一,大的與我日本七升接近,小的不過三升五合,特別是鄭成功時代開始,稱作道斗,最小是臺中及南方阿公店地方,又其外林爽文的亂後時,知府楊廷理改制,稱作滿斗,作為官定印押,為官定的判定,桝是中國政府公定的,在臺北公平斗新竹,稱作公方斗的名稱,是等桝是大抵我五升八合位,從大體來說,道斗是五升三合,而官定判為五升八合,,滿斗為六升三合,從此三種的桝,又種種系統,或是白料斗、玄料斗,或是雜穀斗,依測量品物的種類,其桝有不同的情形,同樣白米斗,有九升為一斗,或八升為一斗。

從二十匁至百七八匁之間,其他秤,依物品,或加一、加二等,用衡器計算,有所差別,依比較表來看可以了解,依商品、依土地異,即稱作天平是十六兩,一兩是日本的十匁,可是有加0.5,即增加五分,加一則一成,加二則增二成,因此,宜蘭是宜蘭,臺北是臺北、臺南是臺南,澎湖島是澎湖島,即使砂糖、豬肉一斤實際重量,是不同的。不同的方面,大概生產地

7

用衡,離生產地,交通不便,若交易不盛的地方,接著漸漸減少成數,如同樣尺度,在同一市街,繁昌的店尺長,不興盛的吳服屋丈短,有這樣的傾向。因為地方的關係,南方以臺南為中心,走到田舍變短,北方離開臺北,到新庄、錫口、水返腳,漸漸變短。全臺來說,臺南是商業最繁盛的地方,尺長,從此鳳山、嘉義、新竹、臺北,漸漸變短,至宜蘭是最短的。其他在臺北地方,苧麻的織物,苧麻尺來說,黃麻製的織物,用麻布尺,在各地大概沒有一定(以實物來表示),宜蘭所聚集的尺度,同樣一個地方的尺度有大差異,又衡是所謂天平,重量十六兩一斤,不是等百二十匁(3.75)位,這樣的風氣,度量衡,因為土地,依品物大些微之差,現在要商業發達及統計正確是困難的,今日現在土人也有度量衡的改制是十分必要的,要早一日的改正,不這樣的話,小孩及老人在買東西也不安心,交易時,度是爭輕重長短,不互相圓滑,沒法進行交易。希望早日能改正,然而現在度量衡,有說法是若改正的話,是較適合的嗎,從理論上,根本,適用帝國的度量衡法,沒有障礙的,可是一國度量衡的改正,關係及影響很大,多少要斟酌舊有的習慣,必須有些取捨,現今臺灣尺度最廣泛盛行是魯班尺,以此為標準,裁帛尺中,如臺中、臺南、彰化、鹿港等

8

在重要的商業地使用,極近日本的曲尺一尺,大概從九寸八分至一尺一分左右,原本臺灣的度量衡,如大家所知,是從中國傳來,與日本是同一個系統,所謂魯班尺,全部的尺度的標準,曲尺是固定,不用鯨尺,從統一的本意來說,實際上他們的移轉應用,就這點來說是很方便的。

因此在桝,是以日本的量制,所謂一斗,實際量多少有差異,土人是沒什麼困擾,也要考量前述以前通行,有從三升五合到七升之間,各地皆不同,臺北以公平斗,統一全臺,臺中、臺南都不同,然而以臺南的榤為標準,臺北與鹿港、彰化有不同,以現在的度量衡,是無法全臺統一。寧可五十步、百步,用日本的量制,與內地統一,量制帝國的一斗作為一斗來使用,衡方面,如何呢,一斤實量,從百二十匁至三百二十匁之間為重量標準,在天平,天平即是十六兩一斤,各地平均百五十匁,極接近日本的一斤,其中使用日本的斤兩,是不僅沒問題,從原來系統上,果然與日本是屬同一系統,如名稱名位,大概不改日本的衡制,唯臺灣十匁稱作一兩,用此名目,只是替代匁的字稱作錢,是有異的。

9

可是不過只是僅僅不同,應用日本的制度這點而言,極易實施,因此今是一個是測量土地面積的方法,與日本的系統稍有差異,現在實施三個通用名稱,一個是甲,第二個是畝,三是澎湖島稱作栽。而甲,在臺灣最早施行,從荷蘭人時間代開始。一甲剛好是我國九段七畝廿四步許,即接近一町,在畝方面,是仿效中國本土制度,作為臺灣基本地租賦稅法,依畝,取作租率的標準,換算以前甲的面積,一甲是有多少,今日依其例,作為徵收地租,地積的關係很廣,而且當時實行中丈量土地,依以前的名稱,當時慣用,土地丈量愈達一定統一的時期,一般用町,反對用畝,成為計畫,在臺灣實施度量衡制度,在臺灣依法律六十三號,度量衡制度,也有論者所以律令制定為宜,可是律令不只是與內地無法聯絡,法制上,必須施行帝國的度量衡法,然而就實施而言,如前所述,想廢掉鯨尺,製作販賣的證明書,多少必須也有限制,,其他物品的構造,依現成土人使用容易,必須容易區分物品,從這點有各種情形要斟酌,有便宜的,且實施期限及手續等,及負責直接施行的責任。依臺灣總督規定之,是最適當的方法,畢道,在其精神及系統依照帝國的制度是最適當的,可是從民情風俗的差異,及氣候的差異,內地製的器物差別,使用上不堪受到拘束,

10

如物品的構造及檢定取締方法等,多少與內地有不同,還有許多要談,最早大量時間的推移,今日就此停住,談些無味粗雜的內容。

111.12.8